根據高中生所處職業發展階段面臨的總課題,及新高考政策對高中生的影響,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整理了普通高中生生涯規劃中的21項課題及要解決的任務。這些問題都是每一位高中生必然面對且需要解決的,它們對高中生未來人生的發展影響深遠。
職業上的自我理解方面:
1.興趣:發展并欣賞自己的興趣,探索其與今后職業規劃的關系。
2.性格:了解個人的性格特征和類型,并理解社會活動和職業活動之間的關系。
3.價值觀:初步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厘清個人對待職業選擇、生活方式等問題的判斷標準。
4.使命與夢想:探索個人社會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并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有所憧憬和渴望。
5.天賦和技能:探索個人社會生存的資本,發展可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可應用于學業、各種職業和應對變化中的職業需求。
6.職業自我概念:逐步形成并發展積極的職業自我概念。
教育與職業環境方面:
7.專業:描述出教育與所挑選的大學專業、未來的培訓和進入工作市場之間的關系。
8.大學:了解高等教育和學習體系的知識,理解其與個人職業規劃的關系。
9.學業:了解自己在各學科學業水平、學科素養上的表現與專業選擇、志愿填報及職業規劃間的關系。
10.產業:掌握產業分類的知識,描述出人群、環境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對職業機會的影響。
11.職業:了解職業的分類、職業階梯及各種職業對社會的價值,工作者對社會的積極貢獻,描述出各種職業中必須具備的教育背景,理解勞動力市場的供求變化。
新高考選科與志忽規劃指引:
12.趨勢:了解職業和產業發展趨勢,結合趨勢考慮個人的志愿與職業規劃。
13.情報:學會收集和利用職業生涯相關的各種信息情報,理解環境對個人職業生涯的影響。
生涯規劃方面:
14.職業定位:對個人的職業方向能形成初步定位或更為具體的職業定位。
15.選科:科學地選擇選考科目,并充分了解其與高考志愿填報和職業的關系。
16.志愿填報:能科學地規劃并填報自己的高考志愿,對自己的教育和職業選擇承擔責任。
17.學業規劃:能對自己的學業生涯進行科學的規劃,理解其對升學和整體職業規劃的影響。
生涯管理方面:
18.角色:理解生活中各種角色的相互關系,理解性別在角色中的影響。
19.身心健康:理解身心健康對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學會精力管理,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應對高壓的高中生涯及多變的社會環境。
20.核心素養: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1.支持系統:明確個人的職業生涯中可能的信息資源、角色榜樣及導師,以便在需要時能獲得外部力量的有效支持和幫助。
(內容來源與洪向陽:《生涯規劃:新高考選科與志愿規劃指引》,化學工業出版社,2020.1,第1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