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季,關于“選專業”、“填志愿”的話題一直占據著較高熱度。這不,前幾天武漢大學鄧紅兵教授的一封“正名信”再度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圖片向陽君先呈上信的內容,供大家一覽。
鄧教授在信的開頭便直入正題:“我們非常能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既要挑一個好學校,又要挑一個好專業。所謂的好專業就是將來能輕松一些,多掙錢一些,就業容易一些......生化環材被認為是‘天坑’專業,被避之不及。”
01、鄧教授之言論,未敢全盤茍同
在讀到“沒有差的專業,只有差的人......任何專業都需不斷努力。學習、工作,沒有輕松的,當你看到一個職業薪水高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他們背后的付出”這一觀點時,向陽君認同其有一定的道理,但卻又不完全認同。
因為高校每個專業的設置,自是有其存在的價值,并且每個專業均是為國內培養人才而生。在向陽生涯成立20年的時間里,向陽生涯的創始文化便一直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觀點,我們認為:沒有差的人,只有個人擅長的領域與專業或崗位不匹配的糟糕情況。
國內職業規劃事業的開創者——洪向陽先生,在其著作《10天謀定好前途:職業規劃實操手冊》“發現你的天賦”一章中也寫到:
每個人都是帶著成為天才的潛力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可惜很多人窮盡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天賦和特長,更談不上發揮和利用它們了。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某方面的天賦和潛力,只不過有的人天分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資更聰穎些而已。
02、促進人職匹配——職業規劃之使命
努力幫助每個人發掘天賦特長,輔導每個個體在正確的軌道上成長,為他們在未來的職業道路順利發展做好規劃,是每個職業規劃從業者的從業初心,更是職業規劃機構應有的使命。
20年來,向陽生涯的職業規劃咨詢部門幫助過80000+前來求助的迷茫困惑者,職業規劃培訓部門更是為市場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量的各行業“職場醫生”,這些職業規劃師資人才遍布全國各地、覆蓋多個職能領域。
談及輔助青少年升學選專業這件事,向陽君在昨日畢業的CCP150期.生涯規劃師認證班學員中,看見了部分教師群體學員這樣的心聲。
<圖片來源:CCP150期.生涯規劃師認證班學員感言>
03、如何看待所謂的“天坑”專業
自2014年上海、浙江實行第一批新高考改革以來,新高考改革對于尊重學生意愿自主選科、定向將學生往其擅長方向培養的優勢已日漸顯露,因此新高考改革的成果也被各省市逐漸認可。
然而,伴隨改革而來的總有一些不理想的情況,就拿湖北省今年實行新高考首考的結果來說,3+1+2的選科模式下,多數學生在歷史科目和物理科目的選擇上,大多選擇了歷史,造成今年湖北省選擇物理和歷史科目的本科分數線相差較大。
事實上,真正科學的選科應該是基于學生個人未來感興趣的職業規劃方向,然后再倒推從事這份職業需要學習什么專業?哪些院校的哪些專業可以成就自己、幫助自己成功走上理想的職業之路?
并且你選擇的院校或專業是否對所學學科有限制?(如:必選物理)這些,都是需要貫徹職業規劃過程中“以終為始”思維來考量的因素,
而不是簡單盲目地跟隨人群,涌進他人眼中的好專業,更不是不考慮自身情懷、個人興趣以及每代人肩負的時代使命,而拋棄鄧教授口中類似的可能原本心儀的生化環材“天坑”專業。
在當今這種公眾認為“社會不養不產出GDP學科”的境況下,在各行各業內卷成花兒的現實中,高校專業的角逐也難逃市場的篩選。
幾個月前,即使是頭戴世界名校光環的清華大學,在轉專業時期也出現了20+個專業無人問津的情況。
鄧教授指出:“我們都可以不學環境,但當環境污染的時候,我們都會抱怨。我們不學化學和材料,我們的芯片被卡脖子的時候,我們卻誤以為是電信IT還不夠發達,而不知道芯片不僅需要陽春白雪,還需要下里巴人,材料、化學同樣缺一不可啊。”
這是鄧教授向我們傳達的當代青年理當肩負起的時代學科使命。
最后,用鄧教授的原話作結:高等教育不是教我們謀生,而是教我們創造生活,將來的我們,可以自由選擇生活方式,可以隨心所欲去想去的城市、去過想要的生活。人一生很長,我們不能隨波逐流。
這與向陽生涯幫助青少年做高考志愿規劃,甚至是職業規劃的理念也是高度一致的。
我們也要堅信:家國情懷、個人興趣、誠實善良、愈挫愈勇的心態......這些想必更為重要,因為在熱愛與責任面前,所有選擇都不應被辜負。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二時期的學科選擇應慎之又慎,因為高考過后紛繁復雜的專業甄選和志愿填報難度很高;
高二選科也關系到你未來能否選擇心儀的專業和院校;
同時還關系到你未來能否從事所愛的職業方向。
在此,向陽君建議大家在選科、選專業這件事上及早準備,至少自高一起,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