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聽到這樣的聲音:我要加新、我要買房、我要安全感、我要升職、我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為了滿足種種需求而工作,而奮斗。
一個人為什么要工作?有的人是為了通過工作獲得某種實際的獎賞,如金錢和聲望;也有人會為了樂趣而工作;還有人會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工作。比如在社交場合,人們在互報姓名和來自哪里后,往往會特地告訴對方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很顯然,人們工作是因為工作可以滿足特定的需求,而且每個人的動機是不一樣的。
人生需求的八個層次
人的需求多種多樣,不同的需求又是有層次結構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曾經將人的需求劃分為五個層次,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在晚年對這個理論進行了擴展研究,在他去世后,他的學生將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即人生需求八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將人的需求層次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認知需求、審美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及天人合一的需求。這個理論在心理學和管理學界廣為傳播并占據著重要地位。
向陽生涯首席職業規劃師洪向陽通過對這八個層次的了解來幫助你探索內在需求。
(1)生理需求
人剛出生時需要呼吸、食物、睡眠,也需要被撫摸、照護、休息等,長大以后還有性的需求等,這些都是人正常的生理需求和生存需求,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求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
(2)安全需求
人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資源所有性、財產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職位保障、家庭安全。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力和其他能量都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觀和人生觀都看作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得到相對滿足后,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以上兩個需求通常是大部分人工作的最基本動機。人們需要通過某種職業或工作獲得物質上的報酬,來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人們需要高薪,獨立的工作空間,少加班,獨立的住房;人們也需要醫療保險、安穩的工作環境、基本的生活保障等。
在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背景下,一些人倡導先就業再擇業,一些求職者也會抱著先找份工作再說的心理盡快找到一份工作,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這兩個層次的需求需要率先得到解決。
(3)愛與歸屬的需求
這一層次包括友情、愛情、性親密。人人都希望得到關心和照顧,需要找到認同自己的團體。在工作場所,人們需要能與同事融洽相處,經常搞些聚會、活動,使公司內部氣氛和諧。如果一個人在企業內經常被排擠,同事間的活動沒他的事,公司內部的很多消息他是最后一個知道或是不知道,那么情感與歸屬感就很差,這樣的工作也不容易長久。
(4)尊重需求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能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現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在職場,真正的尊重來自你在工作上的優秀表現。通常只有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并做出顯著成績來,尊重的需求才會得到滿足。
(內容來源與洪向陽:《10天謀定好前途:職業規劃實操手冊》第二版,中國經濟出版社,2021.4,第86-89頁)